
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度重视预算管理,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、体系,优化业务流程。近年来,我院积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业务的融合,实现预算控制的闭环管理,结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评体系,通过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分析利用,提升资源使用效率,实现财务管理价值持续不断提升,促进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、规范化,保障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预算管理体系,聚焦业财融合
同时,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合办公制度,提升业务科室的参与程度,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,加大预算监管力度;将预算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结合,共同为医院的经济管理服务。
为了建设业财融合的共享文化,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业务与财务工作的融合,为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平台,让财务部门能准确掌握医院运营情况,业务部门能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,财务和业务数据共享,同时为医院的决策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,做到管理精准到位。
预算目标体系,聚焦平衡兼顾
预算目标要做到医疗业务指标与经济指标的平衡兼顾,不厚此薄彼,业务指标层层细化转化为经济指标,并将业务指标与经济指标进行全面融合。例如将工作量、平均住院日、次均费用等融入财务考核体系中,这些指标可以体现医院发展趋势、收入结构、控费情况等,正面引导业务科室医疗行为。
在业务的绩效考核中,将关键经济指标融入考评体系,例如资产使用率、资产收益率等,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核可以看出科室资产配置的合理性,引导科室在开展业务活动时考虑经济合理性。
预算管控流程,聚焦业财一体化
信息化建设,聚焦数据共享
通过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,将预算管控的控制点前移至业务端,建立对医院经济运行计划、控制、反馈、评价、考核的全过程、多维度管理模式,实现预算的闭环管理,达到从事后到事前的全过程管控目标。
团队建设,聚焦会计转型
医院定期对派驻财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,由派驻人员结合业务科室的情况,对业务科室相关人员进行财务培训,让业务科室迅速掌握财务管理的要点,方便财务科室与业务科室的沟通。财务人员通过对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分析利用,为医院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绩效考评机制,聚焦追踪问效
思考 ,如何把控关键环节
预算应与医院的战略目标及具体业务事项紧密关联。医院可以组织院内外专家对预算的科学性、合理性、可行性等进行论证,充分利用成本测算数据编制预算,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。
关口前移,强化预算约束刚性。应将关键控制点嵌入信息系统,加强事前审批。
注重“预算、成本、绩效”联动,齐抓共管,谋求联动效益。医院管理层应重视经济管理工作,根据实际情况,厘清三者关系,理顺管理思路,让三者互为依据,互为支撑,互相监督。(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《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》解读)
来源:医有数,文章为原文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医信邦立场。
文章评论